卡牌
卡牌

韩愈

ArchiveID:people-12

简介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韩昌黎”,又因其曾就职于吏部,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其为“韩吏部”。曾经因上《论佛骨表》,指责迎佛骨的危害,宪宗皇帝大怒,将其贬为潮州刺史。就任潮州刺史期间,他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十个月后,重为京官,潮州当地的百姓为其修祠。因其谥号为文,故此祠名为韩文公祠。

基本信息

姓名韩愈性别
档案编号people-12等级评价天乙
别名韩文公、韩退之、韩吏部、韩昌黎
生卒768-824.12.25
种族人族民族汉族
所属组织唐朝朝廷
所属势力唐朝
职业身份唐朝京官、文学家
人物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古文运动之滥觞、文章、诗歌创作,创作《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人物经历

三岁而孤

《旧唐书·韩愈传》言: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即韩愈三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跟随兄嫂生活。
(古人丧父或双亲去世,都是孤儿,但这里写养于从父兄,推测其母应当也去世了。)

进士及第,初入文坛

《旧唐书·韩愈传》言: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即韩愈自己清楚自己已经是孤儿,所以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儒家之道,不期待他人的奖励。到了举进士的年纪,他的文章在朝廷上传开,被宰相郑余庆赏识,韩愈也由此在当时的文坛上出名。
不久又考取了进士。

官场沉浮

《旧唐书·韩愈传》言: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的时候,让韩愈作为他的巡官。徐州张建封又请他担任自己的宾佐。又担任四门博士(学官名),转任监察御史(监察百官的言官,有权弹劾百官)。唐德宗晚年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而韩愈又性格直率,操行坚正,不擅长官场间的潜规则,于是被德宗贬到了连州阳山担任阳山县令,后面又被赦免到京城附近担任江陵府掾曹。

《旧唐书·韩愈传》言: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谏迎佛骨,贬官潮州

《旧唐书·韩愈传》言: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新唐书·韩愈传》言: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韩愈因为皇帝迎佛骨一事,直言劝谏,在《论佛骨表》一文中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指出佛在上古时代从来没有存在,乃是外邦传入的一种宗教,借此劝谏宪宗皇帝,不能迷信佛陀,更不能因迎接佛骨这件事而劳民伤财。

又说“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指出这些礼佛的君王最终的下场都十分惨淡,借古讽今,想借此让宪宗打消迎接佛骨的想法。

最后更是直言不讳: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直接向皇帝表明,佛骨就应该丢进水火中焚毁,假如真的因为这件事而引来报应的话,那么这些因果全部都加在他一人身上。

韩愈如此表述,一方面是表明他直言劝谏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相信了韩愈并不相信鬼神之说,乃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身后之名

《旧唐书·韩愈传》言: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