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仙
基本信息
姓名 | 九尾狐仙 | 性别 | 不详 |
档案编号 | spirit-1 | 等级评价 | 地丁 |
生卒 | 不详 | ||
种族 | 妖族 | 民族 | 华夏 |
所属组织 | 青丘国涂山氏 | ||
所属势力 | 青丘国 | ||
职业身份 | 青丘国主 | ||
妖鬼成就 | 建立青丘之国 |
记载
《山海经》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hù)。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大荒东经》(郭景纯注):“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并道,“太平则出为祥瑞。”
其他文献
儒家《孝经》:“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吕氏春秋》:“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文学艺术形象
后世对九尾狐仙之评价,大多褒贬不一。上古时期,狐仙乃九尾白狐之形象,甚至有部落 “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将九尾狐作为其部落之图腾。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妖后苏妲己,是九尾狐仙作为惑乱君王、危害四海、倾国倾城、阴险狡诈的代表,后世之人眼中的狐妖形象,便来源于此。
随着时代的更迭,生于新时代的君子、淑女们,纷纷阅读古典文献著作,并在文学创作中尽可能还原九尾狐族在上古先民中最初的形象,带给读者以截然不同的狐仙的形象,一改其以往阴险狡诈的狐妖形象。
漫画《狐妖小红娘》,便以“大禹娶涂山女”、“涂山氏”为切入点,将涂山氏族的形象描绘成九尾狐族。
祭酒云
狐仙本为祥瑞,其妖魔化看似荒诞,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神魔本无形无相,其形象乃是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
有时,人们需要一个能寄托自己情感的形象。
于是,妖就出现了。妖作为一种主体由非人生命修炼得道的超自然存在,拥有人的形象与情感,却又无人所要遵循的社会道德与底线,拥有人所不具备之能力。在人们的眼中,融入人族,隐于人族的妖,往往拥有人的思想与社会认知,有时也借人之手,反抗当时社会的不公。
与其说妖有人性,不如说人有妖性。文学艺术形象上的妖,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心灵写照。不论什么时代,常人总有不如意之事。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人与妖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讲,人们所发明的“人妖殊途”一词,看似是讲人妖结合不会有结果,实则讲人与妖的道路并不相同。作为修道者的妖,拥有长久的寿命,与之相比,人的寿命不过短短几十年,彼此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族内部的阶层,其实也是如此。从前我认为,人应当是平等的,应当有共同语言,直到我学习《资本论》,拜读《史记》,方认识到这世间之人,不同阶层,道路即不同,见识不同,便很难有共同语言。
人们造就了世俗,又渴望脱俗。
于是,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渴望,映射到妖族的身上,认为妖族能摒弃世俗的偏见,不受功名利禄的蒙蔽,与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甚至有人妖通婚的行为。但此行为于彼时之大环境下,往往也不合规矩。不合规矩,甚至挑战权威,便是邪的。
常言道:“人有好坏”,妖亦是如此,正如“阳中有阴,阳中有阴”的太极图一样,任何事物都并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与对错,只有赋予其主观意义的人族,才会去按自己的标准评判其好坏。